1.
高處不勝寒 暫無答案解释:有兩層意思,一方面是隨著海拔的升高,人在高處確實會感覺到氣溫的下降,海拔每上升1000米,氣溫下降6度,所以人到了高處會感到寒冷。 另一層意思是人處在社會的高層,會感受到孤獨與心靈的寂寞,即“曲高和寡”,缺乏與人的溝通與理解,沒有知音,所以會覺得人在高處,不勝寒冷。出自蘇轼的《水調歌頭》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 不知天上宮阙,今夕是何年。 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。 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? 轉朱閣,低绮戶,照無眠。 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? 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 但願人長久,千裡共婵娟。高處不勝寒:身居高處受不了寒氣的侵襲。 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。: 我要乘風到月亮上去,可是又怕廣寒宮凄冷,身居高處受不了那裡的寒氣的侵襲。 這一想象是新穎奇特的,是用浪漫主義手法表達了“出世”與“入世”的思想矛盾。詞人要“乘風歸去”,說明他對人間現實的不滿。詞中一“欲”一“恐”,深刻地揭示了詞人思想上的起伏變化。詞人既想在官場上圖強報國,又想遠離官場高層的冷漠、黑暗。